北京中索安信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徐老師:13621025761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科技園海鷹路5號
一、 什么是能源管理體系標準
世界經濟的發展,在不同程度上給各個國家帶來了能源問題。發展需求與能源制約的矛盾喚醒和強化了人們的能源危機意識。但在實踐發現,在能源管理中,單純的依靠節能技術并不能最終解決能源供需矛盾等問題。采用系統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行為節能,進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成為能源管理的關鍵。
2009年4月,我國頒布了國家標準《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2009),并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是規范組織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標準。它借鑒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成功模式,結合了能源管理領域的特點和特殊要求,運用系統管理和全過程的理念,采用國際通行的PDCA的模式,將管理和節能技術相融合,通過指導組織確定有效的能源管理體系要素和過程,幫助組織實現能源方針和目標,提高組織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該標準適用于各種類型、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可用于第三方認證。
二、組織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意義
(1)有利于推進國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其他要求的實施。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能夠有效地將企業現有的能源管理制度與能源有關的法律法規、能源節約和鼓勵政策、能源標準,如能效標準、能耗限額標準、計量和監測標準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機結合,形成規范合理的一體化推進體系,使組織能夠科學的強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組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2)有利于組織能將節能工作落到實處。這是由于傳統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決了"誰來做、做什么"的問題,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執行者憑個人的經驗甚至意愿來決定,導致有些節能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系統的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體系,便能大大減少工作中的隨意性,進而提高節能工作整體效果和效率。
(3)有利于及時發現能源管理工作中職責不清問題,為建立和完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能源管理組織結構提供保障。通過識別節能潛力以及節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持續改進,不斷降低能源消耗,從而實現組織的能源方針和能源目標。
(4)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
(5)通過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降低生產(服務)經營成本,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在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時保持競爭力;
(6)有助于克服技術性貿易堡壘,甚至可以與國外相互認可,得到外商的青睞,擴大國際營銷渠道。